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章教程 > 网络热点 > 这么哏的天津话,到底来自哪里?

这么哏的天津话,到底来自哪里?

2023-10-13 11:09:56 作者:不眠鸟 文章来源:互联网 阅读次数:140

我国疆域幅员辽阔,各地方言各有特色。

北方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自带喜感的天津方言,张嘴就逗笑。

九河下梢天津卫,三道浮桥两道关。

天津因漕运而兴起,在明朝1404年正式筑城,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有着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。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,如今早已跻身国内一线超大城市。

天津东临渤海,北靠燕山山脉,津门儿女的母亲河——海河在天津城蜿蜒而过,形成独特优越的地位置。

其实,不仅天津的地位位置具有独到之处,天津方言也以其强烈的个性给人奇峰突起、从天而降的感觉,但又不知道来自何处。

天津方言也被称为“天津方言岛”,一般指在和平、南开、红桥、河北、河东、河西六区和西青区大部分、东丽区小部分的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。

一、来自安徽固镇

据史料记载,1370年明成祖朱棣受封燕王,返京渡河时经过津口,称帝后便将此处命名为“天津”。

《天津县新志·汪来传》说: “明初有戍天津者,因家焉。”

由此可见,天津是由于朱棣部署“戍天津者”后,这里才开始形成居住地的。

在燕王朱棣扫北期间,囤居在这里的官兵将士应该不在少数。 而朱棣老家安徽凤阳,营中得力干将、心腹多是皖籍。

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世瑜先生,到安徽和江苏一带考察时发现,在离凤阳不远的固镇那边说着与天津话极其相似的方言,于是推断天津方言应该是来自安徽宿州、固镇一带。

历史上这种大规模移民,往往会有外来的语种占据原来方言区域,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方言孤岛。根据天津方言与周边地域方言格格不入,缺少共同点来看, 天津方言的母语应该是来自于北至徐州、南到蚌埠,以宿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区。

明朝实行军屯制度,最初的移民多是以军事组织的形态来到天津一带屯田,而江淮一带大批居民扶老携幼、带领家眷在天津落户,家学传承、邻里守望,最终成为牢不可破的“方言孤岛。”

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,天津话发源于固镇似乎已为很多天津学者所认可。

二、 对天津话发源于固镇说的质疑

可天津话真的是来自于固镇吗?

朱棣受封后,一直是在北平设立大本营,天津只留有戍卫将士。如果真有影响,应该是先影响北京才对。但是,哪怕后来定都北平,北京方言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。

朱元璋的儿子众多,除了皇太子和朱棣外,其余八子也被分封到全国各地,他们同样是 皆授以册宝,设置相傅官属 的诸王,都会有自己的戍卫将士,那为什么其他地方的方言并没有受到影响呢?

戍卫将士常驻天津不假,可是没有任何资料显示这些人全是来自于安徽凤阳固镇吧!固镇不大,就算涵盖整个凤阳也没有满足九位王爷的士兵!所以说朱棣留下的将士都是安徽乃至于凤阳人,有些立不住脚。

况且天津学者引的《 天津县新志·汪来传 》还明确提到明初留在天津安家的人种有“闽越吴楚齐梁之民”, 这部分人纵使全都来自于皖北,也不至于让皖北方言吞并天津方言的局面。

而且语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,固镇或者皖北的方言在变化,天津方言同样也在变化。

天津从定城到现在已经六百余年,而且天津四通八达,交通便利,即使当年戍天津的将士都是说着固镇或者皖北的方言,也不可能保持这么多年不变。 所以,天津方言不可能跟现在的固镇或者皖北方言同步。

三、合肥方言对天津方言的影响

1870年,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,将淮军调入天津驻防。李鸿章为了让淮军安心服役,特意为前来服务淮军的安徽籍客商修建了一座“安徽会馆”。天津至今仍保存六个安徽籍高管的祠堂,他们都是淮军将领。

甲午战争爆发前,驻防天津的淮军有数万人。加上他们的家属,还有投奔他们的亲朋好友,人数相当庞大!

战后根据统计一共有六万多淮军和亲朋好友留在来天津。

按照大清当时的制度,地方兵勇于大战后都应该遣散返回原籍。曾国藩对他麾下的湘军进行大规模裁撤,而李鸿章麾下的淮军,却因为他的功勋得以保留,并且在日后逐渐扩大规模,人数一跃凌驾于湘军之上。自从太平军、捻军被镇压后,淮军便担负起自天津、南到上海的防守任务。

晚清时期,李鸿章政绩斐然,加之淮军在军中的地位,当时只要在北京的合肥人,甚至只要说着合肥方言就能投奔淮军,有个正式工作。

淮军基本上来自于肥西、肥东、长丰等合肥周边一带,他们说的方言都是合肥家乡话。 而天津当时驻守的主要是淮军,淮军以及淮军家属在天津人数众多,与当地方言相融合,受到合肥话巨大影响是必然的。

细听之下,会发现无论是从语言上,还是词汇量上,都不难听出与合肥方言有着诸多联系,而与众多专家学者说的固镇方言并不一致。

固镇方言无论是从腔调上、语音上与天津话存在着某种相似,并不能说明固镇话就是天津方言的由来。应该是百年前, 天津人和合肥人语言交流后,语言环境相互融合,相互交流影响下的一种“北移”现象。

仅凭着只言片语就来认定相似之处就是发源地,这样未免有些草率。要做对比,就应该在大范围、大面积、多方位、多角度地比较,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解释,并且对于提出质疑的问题给予很好的恢复和解释。

而今,天津话作为地标性方言,正用其诙谐幽默、不急不躁的叙述方式成为人们喜欢模仿的方言之一, 但不可否认,天津话真诚、随性,富有感染力。

返回顶部